按著大溪地旅遊局提供的地圖《Discover Papeete》,市區巡禮走一圈不過兩小時。頭一站是歌德式的天主教堂,1844年奠基,三十一年後的聖誕前夕竣工,歷經海嘯、颶風、德國驅逐艦轟炸、民運暴動的威脅始終屹立無恙,繞大溪地的環島公路以公里數字當作路標,坐鎮市中心的天主教堂正是起點。
教堂內有豐富的藝術作品,門口的聖母聖嬰像,小耶穌懷中抱著本地最夯的農作物: 麵包果。
玻里尼西亞人的祖先約在三千五百年前於新幾內亞發現此物,煮熟後類似烤麵包,一棵樹每年能產 50~200顆果實,栽培容易收成也高,原住民從台灣帶來的稻米逐漸失寵,改種麵包果,並散佈太平洋其他各島。英國看上此果的經濟效益,曾派軍艦運送樹苗、移植加勒比海當奴工的糧食,麵包果純潔無辜,卻成了喋血叛艦的導火線。
沿著戴高樂將軍路是議會、總督府等政治權力建築,物換星移,他們遠不如這棵高齡四百歲的老榕樹吸引人,這可是市區內碩果僅存的一棵原生植物,據說高更曾經每天爬上此樹居高瞭望,浪漫的畫家為求舒坦,搭了個平台坐臥其中,舉杯邀清風,啜飲苦艾酒!
高更唾棄都市文明,追尋反璞歸真,拋妻棄子浪跡天涯,在大溪地度過人生最後十年,探索原始(primitivism)畫風,他最傑出的作品多在此一時期出爐,包括高1.5米、寬3.6米的經典作品『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大氣磅礡地揮灑出世人的天問。
跟他的畫友梵谷一樣,兩位【後印象派】的難兄難弟活著時候無人問津,豐沛的創造力解決不了肚皮問題,雜貨舖賒欠的帳沒法還,只好用嘔心瀝血的畫作來抵債。窮途潦倒,惹了一身梅毒的浪子最後孤寂病歿,葬於九百英里以外的馬愧煞島(Marquesas)。雜貨舖老闆卻在跟家人口角後,一怒之下燒毀了畫家抵債的所有畫作! 扼腕、遺憾改變不了命運的捉弄,如今小店已改名叫高更雜貨舖,唯一可誇的是畫家臨終前賒欠的酒帳一紙,正是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1!曾蔭庇過畫家的參天行道樹可記得他落魄的身影?
路旁的文化經濟處、大溪地學院和舊藥房瀰漫著法國風情: 粉牆紅瓦,窗框飾以紅磚,幾何造型,對稱工整。
舊藥房樓板較高,藍色的鐵欄杆輕盈地圍繞走廊,通風涼快。
林蔭大道兩旁盡是政府單位,包括法院、警局、和新總統府,原先這裡是軍營,2000年才改為總統官邸,法屬玻里尼西亞的總統由57位議員選出。每週二、四有免費導覽,限三十個名額,電話預約47-21-31。
我閒步至此,無約而來,既然官邸鐵門虛掩,警衛開小差,我且私闖進去瞧瞧,會遇到誰呢?
週日上午,庭院深深的總統官邸門前車馬稀,緊靠港灣的爆發教堂(Paofai Church) 2 卻熱鬧滾滾,要管制交通!
1906年怕鼻涕鎮的創始人- 來自倫敦宣教差會的柯魯客牧師 - 用竹子和棕梠葉在此蓋了第一間基督教小教堂,1981年現址重建,
上午九點半,人行道和院落裡站滿了一百多位身穿制服的信徒,低首肅穆,臺階上長老們輪番禱告;有不少觀光客跟我一樣拿著相機捕捉鏡頭,爆發教堂的主日詩歌崇拜遠近馳名。
門口招待請來賓上二樓,樓下是會眾和詩班的地盤。詩班在鐘響兩次之前魚貫入席,分坐六處,多半是年輕人,身穿白、藍兩色制服,無論男女都打領帶,女生頭戴白草帽。
詩歌響起,六個詩班此起彼落,互相呼應,沒有指揮,也沒有領唱,島民純樸的嗓音在空中飛翔,恣意放聲唱,沒有雕琢的斧痕,雖聽不懂歌詞,那和諧音符誠實傳頌了造物之美,真摯地為天下蒼生祈福!
教堂沒有空調,揮舞扇子的景象很有趣,更養眼的是媽媽桑的盛裝-可以學哦!
* * * * *
1. 李白: 將進酒
2. Paofai Church viewed from the harbour 取自 http://207.45.188.234/~fctg/biketrip/Tahiti.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