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7年,榮登「外國人台灣美食排行榜」第一名的台灣小吃是—蚵仔煎*1。 

蚵仔又叫牡蠣或蠔,營養價值在貝類中數一數二,富鋅、鈣、蛋白質,洋人褒揚它是【海中牛乳】,中國古代則美其名【西施乳】。近代營養學上說它高普林、高膽固醇,有痛風、高血壓、高尿酸的患者最好避免。

想吃又要健康,智慧小廚改良版出爐,做法超簡單。

(1) Annie 的海鮮煎 
醬料: 混和以下材料小火加熱,最後加一點太白粉勾芡
甜辣醬 4T
味噌 1T
糖  4T
醬油膏或蠔油 2T
番茄醬 2T
水 200ml

粉漿: 地瓜粉 1/2 杯,水  1 杯

超市可買到冷凍混合海鮮,略煎,倒入粉漿,再打一顆蛋,放入蔬菜,煎至金黃再翻面。

(2) V 的素蚵仔煎*2

材料: 地瓜粉*3,洋菇,海苔,雞蛋,小白菜或茼蒿;蘸料甜辣醬

素蚵仔煎材料  

1. 地瓜 5T, 少許鹽,水半杯,調勻

2. 平底鍋熱橄欖油,先放幾滴粉漿試試黏稠度

一點麵糊試試油  

3. 入所有粉漿,中火

 粉漿全下  

4. 洋菇擦乾切片入鍋,下蛋(三人份就放三個蛋),加撕開的海苔片、小白菜或茼蒿

下蛋 撕海苔片 

小白菜或茼蒿   

5. 蓋鍋蓋中火燜一分鐘

中火 蓋鍋蓋悶ㄧ會兒      

6. 起鍋裝盤,淋上甜辣醬。

  

起鍋 灑甜辣醬

如果沒有不沾鍋,避免黏鍋底的小撇步是高溫、油多,您斟酌著放吧。

 

 *                          *                             *                            *

 

*1 關於蚵仔煎的起源,王浩一在《慢食府城—— 台南小吃的古早味全記錄》中指出,1661年鄭成功率軍登陸台南與荷蘭軍隊交戰期間,因糧食不足而就地取材。適逢農曆5月5日,必須祭拜水神屈原,卻沒有米可以包粽子,只好用蕃薯粉打漿,再和豆芽、蝦等海產煎成餅,代替粽子當作祭品,當時稱為「煎(食追)」,就是蚵仔煎的前身。此味後來由鄭成功的小兵傳回福建沿海地區,當地人稱為「蠔仔煎」,廈門、泉州、漳州都吃得到。原籍漳州的幽默大師林語堂和祖居廈門的馬來西亞僑領陳嘉庚都愛此味。台灣蚵仔煎的作法是把蚵仔放到大鍋上油煎,放入雞蛋、小白菜(冬天放茼蒿)攪拌後,再淋上蕃薯粉做的勾芡水,起鍋後淋上醬料就可上桌。http://taiwanfoodculture.net/ct.asp?xItem=48263&ctNode=2652&mp=1501 台灣美食文化網

 

*2 饒河街夜市的素蚵仔煎用草菇代替蚵仔,南瓜醬替換甜辣醬,當紅不讓! http://www.youtube.com/embed/Hnt39K2QS4I 

 

*3 蘇澳海事水產學校,水產食品科兩位學生針對[不同粉漿影響蚵仔煎口感及外觀的研究],結論是太白粉和地瓜粉各半,煎出來的粉皮軟硬適中剛剛好,不會爛爛的,而且也比較入味,外觀也都還不錯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thymih 的頭像
    kathymih

    kathymih 的部落格

    kathym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